凤阳县大庙镇举办凤阳花鼓戏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8-09-21浏览次数: 来源:凤阳文联作者:田益全

  9月18日,凤阳县大庙镇综合文化站花鼓戏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文化站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镇20多名凤阳花鼓戏爱好者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到凤阳花鼓戏省级传承人张传英老师到场指导。

  此次培训班为期1周,由凤阳花鼓戏市级传承人王新华、李登霞两位老师义务授课。旨在通过培训缓解传承人才匮乏、节目单一问题。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培养、扶持,使该戏流传、发展下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班仪式上,张传英老师讲话,她对该镇文化站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表示祝贺,希望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中虚心学习,多与两位老师交流,进一步领会凤阳花鼓戏(卫调)声腔演唱特点,纠正一些平时不到位的唱腔,提升演唱基本功,使凤阳花鼓戏很好地传承下去。文化站长简要回顾了十年来凤阳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希望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把凤阳花鼓戏的基本要素和唱腔特点等吃透、学好,并很好地运用到今后的节目排练中,排练出几个拿得出手的节目,通过节目排练、展演进行传承,使凤阳花鼓戏这一地方稀有剧种展现出传统魅力和时代风采。

  凤阳花鼓戏与凤阳花鼓、花鼓灯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戏又称卫调花鼓戏,因于清光绪年间在凤阳长淮卫形成而得名。此剧借鉴兄弟剧种的演唱格式,以灯歌的腔调,演唱词格严密的"娃子"、"羊子",以后又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其他唱腔,并在时间中不断丰富,逐渐成为一个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稀有剧种。新中国成立后,在凤阳县委、县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扶持下,凤阳花鼓戏又在大庙镇叹儿湾一带流行开来,涌现出一批以张传英为代表的花鼓戏艺人,她多次到县里汇演,多次接待国内有关部门及国际友人的采访、录音。2006年,在凤阳县第一届花鼓文化旅游节前,大庙镇邀请张传英和两名民间艺人,新教新排传统剧目《三卷寒桥》片段《茅庵提亲》,参加花鼓节闭幕式演出,受到感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专家领导的好评。在张传英后,由于种种原因,就鲜有人再学此剧。2007年,为有效保护这一宝贵的戏剧资源,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庙镇党委政府、镇文化站组织20多个对花鼓戏感兴趣的文艺爱好者,邀请张传英老艺人授课,举办花鼓戏培训班,通过培训的新人大都能初步掌握此戏唱腔和基本要素。文化站田站长还编写了花鼓戏新词《花鼓声声唱凤阳》、《女村长结婚》和花鼓戏表演唱《一名党员一面旗》让学员排练,学员们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一名党员一面旗》还被县委宣传部选中参加2008年县春节联欢晚会;《花鼓声声唱凤阳》被选送参加滁州市首届花灯大赛,获得二等奖。2008年3月份,应邀参加了凤阳县民间文艺专场,特为省文化厅长杨果表演《一名党员一面旗》,受到省文化厅长杨果的接见和肯定。近年来, 为加强凤阳花鼓戏的传承,在镇文化站的大力支持下,东陵村成立了“凤阳花鼓戏东陵艺术团”,多次邀请张传英老师授课和指导排练,演员进步较快,排练《花鼓新声唱凤阳》、《敢叫日月换新天》等凤阳花鼓戏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深得凤阳花鼓戏(卫凋)原味,多次参加县里举行的文艺汇演和戏曲专场演出等,由于节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都受到好评。大庙镇文化站和东陵村被县文广新局和县非遗中心确立为“凤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滁州政府网

Copyright 2006-2013 Powered by ahczwx.org,滁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市会峰路555号会峰大厦7楼 版权所有

电话:0550-3023728 皖ICP备14009401号 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229号